眼下,伴随421家庭的增多,两代人对独生子女的娇宠,使得愈加多的孩子心安理得地向爸爸妈妈提需要,甚至承受不了半个不字。这种孩子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要。假如爸爸妈妈拒绝他们的需要,孩子立刻就变成一副无赖样,大哭大闹的有之,威胁漫骂父母的有之,甚至离家出走的也有之。而很多父母经不住孩子的纠缠哭闹,总是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需要,使孩子从没尝过失望的滋味。父母的这种做法,其实是十分不妥的。
失望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某个时刻每一个人需要面对的东西。一个从来没听过不字的孩子,是不可能承受失望的感觉的,从而也导致对失望承受能力低。而对失望承受能力低事实上是一种缺点,它会随着出现精神痛苦和失常行为,使孩子变得脆弱、不成熟,影响孩子心理、人格正常进步,轻则让孩子的成长磕磕绊绊,有暴力倾向和染上坏问题;重则形成孩子无休止索取的不好的习惯,一旦家庭难以满足需要,甚至会走上犯罪歧途。
有一位教育专家说过如此一句话:把要东西的权利交给孩子,由他决定爸爸妈妈赞同或不认可,就像给了孩子一件他不会用的武器,这早晚会让爸爸妈妈后悔不已。人的欲望是没限度的,孩子同样这样。假如对孩子的需要一味地、无节制地加以满足,只能是欲壑难填,最后使孩子走向贪得无厌的深渊。
对于今天的很多孩子来讲,他们可谓什么都不缺,缺少的正是失望。父母要敢于对孩子说不,父母的一个不字破灭了孩子一些东西,但同时也打造了一些东西:划出了界限,什么需要是适当的,什么是不适当的。当然,让孩子体验失望,更不是无限度地让孩子的任何需要都得不到满足,爸爸妈妈要正确评价孩子的需要,判断他们需要的合理性,对于适当的需要,父母要尽力满足孩子的愿望,难以满足的,要向孩子说明缘由。
孩子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个体,他们会试着去找到界限。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地方,应该向他们灌输适应社会环境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