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上,进入高中,学习的强度也比初中明显提高,更不要说困难程度了,所以一些孩子成绩就会降低,自然而然的就会出现躺平的状况,反正也学不好干脆就舍弃,这样的情况是非常紧急的。
高中生躺平摆烂自己会醒悟吗
“摆烂”是个新名词,近两年常常在零零后青年和中小学生的聊天中频繁出现。在一些心理脆弱,只愿享受成功喜悦,却不想品尝失败苦涩的人眼里,当事情已经没办法向好的方向进步,就干脆不再采取手段加以控制,而是任由其往坏的方向继续进步下去。
用老话说就是“破罐子破摔”。而事实上,一到青春期就“摆烂”的孩子,不在少数。
仿佛他们感觉,反正作业写不完、课程听不懂、老师有偏见,那就干脆“摆烂”好了。反正努力后和不努力的结果,看起来也不会再差了。
但作为爸爸妈妈而言,对于孩子的殷切期待,却换来一副无所谓的表现。不管如何说,都是很难同意的。但事实上,表现为“摆烂”的“负能力”,并非坏事。
现在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天天在校时间加上晚自习,一般要超越10个小时,在长期枯燥乏味的脑力劳动下,身体上的疲惫和心理上的厌倦,是在不断累加的。
那样作为父母,就不可以一味对孩子进行高压式的逼迫和督促,让孩子的负面情绪和感受不断膨胀、挤压,甚至在某个节点“怦然炸裂”。
所以在我看来,“囤积”在心里的负面情绪,就是“负能量”,了解当令释放和缓解“负能量”的能力,就叫做“负能力”;而释放“负能量”的过程,就叫做“摆烂”。
总之,时刻在“摆烂”的孩子,当然称不上学霸,但从来不“偷懒不想上学”的孩子,心理上一定容易出问题。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大家还是应该多一点宽容和大度,给孩子留一个释放自我和当令“摆烂”的空间。
为何会出现高中生躺平摆烂的状况呢
一是人性使然。喜好安逸是人类天性,“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是多数人的选择。念书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特别是“内卷”背景下的高中生,很辛苦。在辛苦的日子里找一些“安逸”活法,是他们对抗内卷的主要选择。
二是比较失望。对生活失望,对将来失望。大专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时有耳闻,大学毕业长期啃老现象也比较多。这种事情看得多听得多,同学们就对“念书的意义”产生深度怀疑——看人家吃了那样多苦,读了那样多书,还是找不到工作,我何苦那样累呢?念书不念书,一个样!
父母怎么样应付孩子躺平的状况
1、提供安全的家庭环境:在家,孩子能感觉到安全,舒适,温暖的;即使偶尔犯了错误也并非天崩地裂的;在家,有家人,个人的需要必然会有回话的。
当然孩子安全感打造和爸爸妈妈早期的伴随也关系密切,不少青少年早恋或者说人际关系容易走极端的孩子其实就是安全感不足,遇见其他人稍微一点好就被打动了;或者说把内在的安全需要投射到友情上,当友情不可以承载这类需要时,其中一方就容易崩了。
2、尊重和信赖:这个是人和人相处、近距离相处、与亲密关系的基本法则。高中阶段的孩子并不喜欢被当做孩子子,他们渴望有着肯定的选择权,自主权。不喜欢每件事被包办和被做决定。说高中生父母躺平也是有道理的,由于更多的选择权应该交给孩子,包含上不上补习班,选什么?如何上?都要由孩子来做主,由于选择也是一种承担。高中阶段的孩子应该逐步培养对自己责任和承担意识。
当然给足信赖,也是对父母本身有着需要的,过于焦虑的爸爸妈妈是不太可能去信赖和给予孩子肯定自由度的。
3、接纳:当孩子能力达不到,挫败,处于情绪旋涡的时候,你作为父母能非常不错地觉察,承接。孩子在和你的相处点滴中能感觉到被一定、看重、和赞美。这类点点滴滴,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心理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