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走偏了 问题在父母 东莞首支父母志愿者服务队昨成立 教育专家莅莞探讨孩子健康成长话题 小学六年级小学生因与同校学生挤校车时发生碰撞,便连捅他们6刀;高中生疑为发泄学习重压而持刀追砍班主任……上周接连发生的因学生偏差行为所致使的惨剧让孩子们能否健康成长这一话题第三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 昨日,东莞首支父母志愿者服务队成立,在成立仪式上,著名家庭教育专家、首批中国亲子咨询师导师李岚称,她曾做过调查,出现偏差行为的学生,八成以上都是因为家庭缘由致使的。所以说,学生发生偏差行为时,总是不是孩子有问题,而是父母出了问题。 搭建平台供父母交流 父母志愿者服务队,由东莞青少年活动中心牵头组成,全市所有父母均可自愿报名参加。“这支服务队,旨在为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成长进步提供帮助”。服务队指导师何婕说,服务队会按期调查知道东莞青少年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碰到的瓶颈,然后再依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拓展活动,如亲子成长系列活动和家庭教育系列活动。 何婕介绍,在青少年活动中心有专门的调查小组,父母志愿者可以配合调查小组学会父母和学生“第一手”的信息,“大家期望通过父母知道他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切实存在的问题。然后一块讨论解决的办法。” 谈到具体的辅导方法,何婕介绍,现在主要分“专家讲坛”、“亲子练习营”、“亲子活动”等方法。“大家期望通过这类活动,正确引导父母在处置亲子关系时的思维方法。” 为便捷父母之间的交流,服务队还搭建了QQ群和飞信群两个互联网平台,“这类群里面都有教育和心理专家在线,可准时给予父母指导”。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李岚说道,目前不少父母抱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在孩子非常小的时候,就强迫其读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抑或辅导班,因此给孩子导致了不少非必须的重压。“但生活不是短跑,赢在起跑线上是没用的,一辈子靠的是长久耐力。”李岚说,过早或过多给孩子灌输各类常识,大概让孩子对常识产生抵触心理,或打击孩子的自信,不利其未来的学习成长。 她觉得,目前不少孩子出现偏差行为,恰巧就是因为孩子达不到爸爸妈妈设定的目的,得不到爸爸妈妈和社会的一定,心中积累的愤怒无处发泄,故此才会通过一些偏激行为引起爸爸妈妈的关注。 “孩子的生活路不是爸爸妈妈决定的。”李岚说,目前不少父母控制欲太强,一直会拿各式各样的框框条条来限制孩子。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要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看待,尊重孩子的选择,对孩子要赏析并信赖”。 “家教”案例剖析 父母干涉不当 孩子方向感差 李岚说,一般两岁的孩子刚掌握走路,会喜欢试着用我们的双脚探测性地缓慢前移。譬如下楼梯,孩子会手脚并用,一点点向下挪动。不少父母看到这场景,第一举动就是把孩子抱起来,帮助他下楼梯,“其实如此做极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李岚说,两岁的婴幼儿处在一个感受周围空间变化的阶段,父母这一举动恰巧打断了孩子对空间的感知,如此的孩子长大后自主能力和方向感都会比较差。 难获爸爸妈妈一定 孩子沉迷互联网 李岚称,依据调查,青少年沉迷互联网是什么原因90%都与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有关。 “其实孩子迷的不是游戏,而是渴望得到一定和真心的鼓励。”李岚说她曾接触过一个15岁的少年小乐,沉迷网络到不吃不喝。后来她调查发现,“小乐的爸爸妈妈花了很多资金为他报了好几个兴趣班,但却极少坐下来跟他聊天,甚至当小乐考得好成绩时,都不会鼓励他,只不过需要他做得更好”。因为在爸爸妈妈那里得不到一定,小乐只能借用网游的通关杀敌获得成功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