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三代”年轻人人眼中的“五四精神”

   日期:2024-06-03     来源:www.liedangcha.com    浏览:360    
文章简介:70后”:用理性与积淀推进进步现在大部分“70后”年轻人,已在我们的工作职位上有了十余年奋斗岁月,也渐渐成为推进国家进步的中坚力量。理性的智慧和沉淀的历练,是他们最珍贵的生活财富。

 

70后”:用理性与积淀推进进步

现在大部分“70后”年轻人,已在我们的工作职位上有了十余年奋斗岁月,也渐渐成为推进国家进步的中坚力量。理性的智慧和沉淀的历练,是他们最珍贵的生活财富。

怎么样传承“五四精神”?已过而立之年的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戴冰说,面对当今世界格局,怎么样平衡好国家、社会和个人价值的关系,是这一代年轻人面临的现实考验。

“个人的利益为国家和社会大局让步,自我的奋斗融入能推进社会往更好的方向进步,这是大家这代年轻人人义不容辞的使命。”戴冰说。

在媒体担任制片人工作的“70后”顾芸,从事社会调查类报道已有七八个年头。长期关注民生疾苦,让她对年轻人人的责任有着更深刻的认识。

“大学刚毕业的时候,不少人劝我不要做这行,辛苦又不讨好。但我到今天仍然觉得,没一份工作的收获,没一种成功的喜悦,能替代你所从事的报道,大家在用我们的微薄之力,增进人民福祉,推进社会进步。”顾芸说,年轻是最大的资本,这句话没错,但历久弥新、厚积而薄发,更是“70后”年轻人该有些状况。

生于1974年的上海闸北区彭浦镇大夫严正,是首届“上海十佳家庭大夫”。手机长期24小时开机;天天骑车上门服务居民;群众需要时从不迟到、从不抱怨……18年来,严正用行动解释“以仁心温暖心灵,以仁术解除病痛”的生活格言。“立足社区、服务百姓是我的价值体现,也是我报效社会的方法,工作平凡,担子不轻,我期望能勉励更多年轻人人树立起生活目的。”严正说。

“80后”:将“进步”与“科学”奉为圭臬

上海某品牌服饰公司制版师詹淑华,今年25岁,是一名“农民工二代”。只有中专学历的她,依赖多年不懈的努力,已成为企业的制版高手,获得不少设计师的褒奖。

“五四精神中包括‘进步’‘科学’,这是年轻人人最应该坚持的秉性。”詹淑华说,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一些年轻人人好像没豪情壮志了,觉得青春只存在于影视剧里,理想只装在钱包中,容易变得焦虑浮躁。“我感觉,传承五四精神,年轻人人应该一直怀抱一种为国家和人民创造更美好生活的志向。”

也有不少走上工作职位的“80后”年轻人觉得,不可以围着房屋、车子、票子打转,而是要将我们的奋斗与国家的命相连,把我们的梦想融于民族的梦想,生活才会有更崇高的价值。

在政府机关工作的程一聪说,“80后”成长于改革开放后的机会年代,社会鼓励年轻人奋斗,并尽量创造条件与环境,让年轻人人施展拳脚。

其次,“80后”在成长过程中,国家对教育给予了充分的看重,除去基础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范围也开始尝试多元评价规范的改革。“年轻人人能通过多种途径展示才干,这也是五四精神中民主与进步的当代阐释。”

作为一个政府决策咨询方面的工作者,“80后”年轻人张兴文觉得,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爱国之心,在每一代中国年轻人的身上都是不变的。

“90后”:用开放与包容拥抱将来

目光转向“90后”。在他们看来,乐观的心态、自信的品格,是“五四精神”充满张力的年代特点。成长于多元文化与国际视线下的新一代年轻人,可以用愈加客观与公平的视角,看待周围的事物,接纳世界的开放与包容。

“90后”年轻人对新事物更容易同意,却并不排斥传统。“大家读诸子百家,看鲁迅巴金,也会玩二胡古筝。”复旦大学新闻系大四学生闫静说,五四精神中的爱国、科学、民主等内容也是当今年轻人的追求。

“90后”年轻人,将“五四精神”与“志愿者精神”紧密相容。北京奥运、上海世博,都能看到“90后”年轻人志愿者们贡献我们的力量。不少人觉得,由于年轻,所以更需要历练,从而唤醒内心的“五四精神”。

做一名社会工作者,发起一些公益项目,现在已成为很多“90后”年轻人的志向。“力所能及地帮助一些真的需要帮助的人,相信‘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在我看来,这就是践行‘五四精神’所主张的改革与进步。”同济大学学生王宁说。

“‘五四精神’不止需要重温,更要深植于每一个当代年轻人的心底。”多位受访年轻人表示。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