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考试试题卷
1.你拿到的试题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卷过程中,可以随时用你所带的正版学生字典。
3.试题包含“考试试题卷”和“答卷卷”两部分。请在“答卷卷”上答卷,考试结束后,只收“答卷卷”。
1、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__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②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③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④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⑤____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
⑥常记溪亭日暮,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⑦一曲新词酒一杯,__________。
⑧孟子在《富贵不可以淫》一文中提出,可以称得上“大老公”的三个标准的句子是“富贵不可以淫,贫贱不可以移,________________”。
默写自居易《钱塘湖春行》的颔联和颈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烈士暮年.②飞鸟相与还.③感时花溅泪.④塞上燕脂凝夜紫.⑤我报路长嗟日暮.⑥沉醉不知归路.⑦去年天气旧亭台.③威武不可以屈.几处早莺争暖树哪个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分析】考试试题剖析:默写容易见到的名句名篇。第一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常要多写几遍。这种考试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法考背诵,重点是不可以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困难程度比依据上下文默写要难,第一要依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应该注意“脂”“嗟”“莺”等字词的书写。
2.阅读下面的现代诗,完成~题。
红叶铺满山路,燃烧失火焰般的热烈
绿林扑展河川,展示大地的广博
桨声欸乃,荡起绿水幽情
yú歌唱晚,歌唱盛世欢歌
一块采摘美好的时光,在这金秋天节
一块酿造幸福的岁月,在这欢乐时刻
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依据拼音写汉字。
欸乃(______)yú(______)歌酿造(______)
语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汇是_________,这个词汇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语段中“广博”的“博”意思是_______;“幽情”的“幽”意思是_______。
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ǎi.渔.niàng.扑展.铺展.大.深远.比喻.对偶
【分析】考试试题剖析:(1)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见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了解它们在词汇或句子中的意义,再依据音义对应的规律分辨读音。“欸”还可依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征帮助判断读音。字形题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办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渔”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依据形声字的特征来分辨字形。(2)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汇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如“铺展”就是双音节词汇。“铺”与“扑”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依据形声字的特征来分辨字形。(3)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着重领会关键字在特定语境中的意思。如“广博”中“博”的意思可以参考“广”字义的角度去理解。“幽情”中“幽”的意思,可联系文章的深刻内容去理解。(4)考查修辞手法。“红叶……燃烧失火焰般的热烈”是比喻。“一块采摘美好的时光,在这金秋天节;一块酿造幸福的岁月,在这欢乐时刻”明显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常识,完成~题。
有如此一只不知危险无所畏惧的灰颜色的蝗虫,朝着那只螳螂迎面跑了过来……螳螂把它的翅膀极度张开,它的翅竖了起来,并且直立得仿佛帆船一样。翅膀竖在它的背部上,螳螂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非常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地上下起落着。
这段文字源于____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____》。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机会抓得非常不错,实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后站到了马上到来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____)
A.“八•一三”事变B.西安事变C.“九•一八”事变D.七七事变
【答案】.法.昆虫记.B
4.为迎接世界环境日的到来,学校拓展了“关注生态环保”主题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近年来,愈加多的城里人借助双休日、节庆长假自己驾车到周围乡村,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赏田园风光,品民俗文化,各地“农家乐”旅游异常热门。为保护环境,促进城乡文明交流,请你为“农家乐”接待方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甜上学途中遇见王奶奶正在扔垃圾,其中有两节废旧电池,她赶忙上去劝导。倘若你是小甜,你会如何说?请依据下面的材料写出要说的话。
废弃电池的污染与风险
纽扣电池:纽扣电池中含有汞,当其外层金属被锈蚀后,汞就会慢慢从电池中溢出来,进入土壤或在下雨之后进入地下水,再通过农作物进入人体,损伤人的内脏。
充电电池:充电电池一般都含有有害重金属镉,镉渗出后,会污染土地和水流,最后进入人体。镉会使骨质疏松,并导致骨骼变形、骨痛,并引起肝和肾受损等紧急后果。
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可以使1平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借助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遭到污染,等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若将废旧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块填埋,或者随手遗弃,渗出的汞及其他重金属物质就会渗入土壤,污染地下水,破坏人类的存活环境,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因此,在发达国家,废旧电池被列为危险有毒废物,需要单独投放和收购处置,绝不可以随意遗弃在自然界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阳同学为活动拟写了一篇演讲稿,下面是其中的一段文字,请按需要进行修改。
同学们,立即行动起来吧!一片纸,大家捡起;[A]大家要节省每一滴水;一堆垃圾,大家打扫,爱一棵小树苗,保护一只小青蛙。为了大家的家园,做大家可以做的所有。“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为此我呼吁:[B]大伙一同努力,开辟清洗、文明的家园!
①[A]处句式与上下旬不同,应改为“____________”
②[B]处有语病,应将“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留下城市文明,带走农家欢乐.示例:王奶奶,你好!你知不知道?废旧电池风险很大,假如随便遗弃,将会破坏环境并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所以不可以和其他垃圾放在一块,要单独投放。你把里面的废旧电池拿出来,我替你投放,怎么样?.①一滴水,大家节省.②开辟.创建
【分析】考试试题剖析:(1)宣传标语,感情要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字数要适中,内容要积极,用语要通俗,句式要整齐,修辞要显明。尤其是主题要鲜明,绝对不能脱离“关注生态环保”或“保护环境”的主题。平常应该注意察看、阅读好的宣传语、提示语、标语等,多领会其中的优点,汲人所长,为我所用。(2)劝说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称呼适合,理由充分,语言要通顺了解,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商量的口吻,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不可以偏离“随便遗弃废旧电池弃害处大”的劝说主题。(3)[A]处要考虑到句式结构的一致性,所以要改为“一滴水,大家节省”,如此就与后面的句式结构契合了。[B]处是搭配不当。将“开辟”改为“创建”即可。
2、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
北京的雨燕去了什么地方
①“这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脚的,它只能一直飞,飞累了就睡在风里,这种鸟一辈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死亡的时候。”《阿飞正传》中的这句台词哀戚动人,让人难忘。
②雨燕就是现实日常最接近“无脚鸟”的一种。雨燕属的学名apus就来自希腊语的apous,意为“无脚的”。其实,它当然有脚,但四趾向前的特殊生理架构使其没办法抓握,因此除去筑巢、生产、育雏以外,它的一生几乎都处在飞翔中。可能正是这种一生展翅不落地的特质,让它被这样命名。
③不同于“飞入一般百姓家”的家燕,雨燕体形更大,羽毛呈黑褐色,胸腹部有白色细纵纹。它翅膀狭长,单翼的长度几乎等于体长的两倍,飞在天上就像挂了两把镰刀。相比于飞行时尾巴一直剪刀状张着的家燕,雨燕的尾巴在飞行时一直收获一束,只有在需要调整方向时才打开。因此它飞得高,飞得远,速度还极快,每小时可达110公里,是鸟类中不折不扣的“飞行家”。
④隶是雨燕目雨燕科的北京雨燕又有着愈加特别的光环——它在北京初次被发现,由此得名。1870年,英国博物学家罗伯特•斯温侯在北京采集到第一只雨燕标本,将它命名为Apusapuspekinensis,即普通雨燕北京亚种。就像名字一样,北京雨燕生活在这座古老的城市,俯视着历史的沧桑变迁。
⑤为何会是北京?这和这座城市的历史分不开。作为历朝历代的古老都城,北京有着其他小城市没的高大建筑群,它们是最适合雨燕筑巢的地方。每年3月底,雨燕飞抵这里,繁殖、育雏,再于当年8月初离开,前往南方过冬。在颐和园、雍和宫、天坛、前门等地的高大古建筑物上,它们筑巢繁衍。清晨日暮时分,大片雨燕倾巢而出,与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相映成趣,成为古老北京的标志景观。
⑥但近些年,北京雨燕仅剩几千只的新闻不时现诸报端。这种和北京城相伴相生的物种、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妮妮”的原型愈加不容易见到了。北京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负责人介绍,北京雨燕的数目一直没确定的说法,一方面,之前并没进行过北京雨燕的整体数目调查;其次,调查方法、技术方法、时间段和观测地址的选择都会干扰调查的结果,采取不同方法调查出的数据差异非常大。
⑦经常见到的说法是伴随北京城市化脚步的加快,不少古老建筑消失不见,北京雨燕找不到适合的落脚地,因而数目愈加少。但北京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调查发现,北京雨燕在现代建筑中的分布也不少,只须楼体够高、有屋檐结构,雨燕就能筑巢,它们正在适应城市的变迁。城市化的脚步不可逆,但改变影响雨燕生活环境的人为原因,譬如人工绿化、悬挂巢穴、提供食物等,能够帮助其种群数目的增加。
⑧不少野生动物是环境指示物种,譬如青蛙的数目可以反映水体健康情况,雨燕也是这样。它以昆虫为主要食物,雨燕多说明昆虫多,昆虫多说明基础生物量多,物种多样性好。
⑨北京有四百八十种左右的鸟类,数目之多在全世界的首都中屈指可数。飞翔的生灵们是这座城市的要紧成员,需要用心守护。2015年,中国观鸟会调查过,佩带他们定位仪的13只北京雨燕一路飞到了南非越冬,又在次年3月循相似路线返回北京颐和园繁殖。迁徙路线单程距离约1.6万公里,全年迁徙距离约为3.8万公里,不愧“飞行家”名号。北京雨燕年年往返,不曾失约于古老都城的春季。
5.文章第①段有哪些用途?
6.第③段介绍了雨燕哪两个方面的特征?请简要概括。
7.第④段中加点的“由此得名”的“此”具体指代什么?
8.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说明办法?有哪些用途?
9.依据文章内容,说说文章标题“北京的雨燕去了什么地方”有什么含义。
【答案】5.引用经典台词,引出说明对象;增强趣味性,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6.外形特征和飞行特征。
7.北京雨燕在北京初次被发现。
8.举例子。列举青蛙的例子,与雨燕进行类比,具体说明了不少野生动物是环境指示物种,表明雨燕与环境的依存关系。
9.一是指北京的雨燕数目降低了,二是指北京的雨燕每年都迁徙到非常远的地方
【分析】
5.考试试题剖析:考查语段有哪些用途。内容上:是《阿飞正传》中的哀戚动人且让人难忘的经典台词。增强趣味性,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结构上:引出说明对象“北京的雨燕”。如此分点来答,既使答案内容层次明确,又使答案内容完整无缺。
6.考试试题剖析:简要概括雨燕两个方面的特征。仔细阅读第③段,找到有关内容概括即可。“雨燕体形更大,羽毛呈黑褐色,胸腹部有白色细纵纹。它翅膀狭长,单翼的长度几乎等于体长的两倍”为外形特征。“雨燕的尾巴在飞行时一直收获一束,只有在需要调整方向时才打开。因此它飞得高,飞得远,速度还极快”是飞行特征。
7.考试试题剖析:考查代词的指代内容。第一要先找到问题在文章中的地方,由于答案总是就在问题处,此题也不例外。答案就在问题的上文“隶是雨燕目雨燕科的北京雨燕又有着愈加特别的光环——它在北京初次被发现”。
8.考试试题剖析:此题答案有误。已经显示错误。考查说明办法的种类及其表达用途。举的是家燕的例子,与雨燕进行类比,“相比于飞行时尾巴一直剪刀状张着的家燕,雨燕的尾巴在飞行时一直收获一束”,这是典型的作比较的说明办法。用途是为了准确地说明雨燕的飞行特征。
点睛:容易见到的说明办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概念、作解释、打比方、摹状貌、作引用、做假设等。运用说明办法要依据说明对象的特征及写作目的。适合地运用说明办法,能提升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生动,让读者更了解,更了解作者的意思,更能增强说服力,有时也能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更突出主题。
9.考试试题剖析:考查文章标题的深刻内涵。通读全文,全盘把握文章内容后再考虑作答。“北京的雨燕去了什么地方”一是指北京的雨燕数目降低了,二是指北京的雨燕每年都迁徙到非常远的地方。这是对文章内容的剖析得出的结论。
[二]
那一支赤豆冰棍
①50年前,我就读于村里的小学,大家叫它“村小”。村小只有四个年级,两个复式班,每位老师既教数学又教语文。我的第一个课任老师是刘老师。她给大家说过什么课文,教过什么算术题,我已不记得,但她对学生的疼爱到今天仍印在我的脑海里。
②我家在离村庄中心较远的一处垛子上,从家到村小上学,需要过一条宽大的河流。这里无人摆渡,过河时要拽拉渡绳,上渡船,之后再拽拉渡绳,让渡船靠岸。雨雪天,西北风一刮,河水针刺一般冷,用大家村民的话说,会“咬手”了。大家几个一块上下学的小伙伴,哪个也不想去拉渡绳,只得轮流值渡。每每如此的时节,刘老师都会把大家几个学生送过河,。
③那时,村小的两三个老师午饭都是到学生家“代伙”。老师每到一家,父母都精心筹备。那个年月物资匮乏,也就是比平时多炖个鸡蛋,到村上豆腐坊多拾几方豆腐,抑或是平常转漕沟、钻芦荡得来的鱼虾之类,不舍得吃,腌着呢,这个时候拿出来烧煮烧煮。
④刘老师每次到我家吃完饭,都会留下“伙食费”,妈妈一直一番推让,直至刘老师板着脸说:“仁前母亲,你再不收,我就不到你家来‘代伙’了。”妈妈这才过意不去地收下。妈妈能做的,也只有从自留地上多采摘些茄子、架豇之类,做出几样清爽的素菜。
⑤想来,算是对我妈妈那份热心的回报,刘老师把我带到了她城里的家里做了一回客。这趟行程填补了我生活的两个空白:一是我终于到过了兴化城,再一个就是,我吃到了平生第一支冰棍,而且是赤豆冰棍。
⑥那是夏季的一个休息日,我跟着刘老师走在深深的、长长的、青砖铺就的街道上,我好奇地东张张,西望望,。刘老师掏出手帕给我擦汗,自我责备道:“带把伞就好了,看这小脸儿都要晒熟了。再坚持一会儿,等到备战桥,老师给你买冰棍儿怎么样?”
⑦来到水泥桥面、造型美观的备战桥,这才了解乡下桥的简陋、粗糙。那垂柳依依的海池河,那刷得洁白的河边护栏,那装有灯泡的路灯,无一不让我着迷,特别是那古色古香的“拱极台”,刘老师说那是兴化历代文人雅士聚集的地方。《论语•为政》有云:“为政以德。譬如北
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北辰”即“北极”。“拱极台”之名由此而来。了解这类,当然是若干年后的事了。也是在若干年后,我才了解,孔尚任曾在此修改过他的《桃花扇》。
⑧一到备战桥,卖冰棍的多了起来。但见有人背着木头箱子,手持醒木一样的东西,在箱子上敲出“啊啊啊”的响声,一边叫卖着:“冰棍——卖冰棍——”
⑨“买两支冰棍,要赤豆的。”刘老师拽住我的手,在一个卖冰棍的跟前停了下来,递过去四分钱钢镝儿。吮吸一口赤豆冰棍,真的凉爽到心里去了。这也太神奇了,这样炎热的夏季,哪儿来的冰?兴化城人,也太厉害了吧!“如何,美味吧?”刘老师摸摸我的头。就在这个时候,让我十分懊恼的事发生了。凉冰冰、甜津津的冰棍,我还没有舍得吮吸几口,居然从手中脱落了,那扁担的棍子,依旧被我紧紧地捏在手里,刘老师听到“啪”的一声,转身看我时,泪水已经在我的眼眶里打转了。“傻小子,你如何不吃呢?你不吃,它不就化了?”
⑩“没事,老师再给你买一支。”刘老师用手帕给我擦掉眼角的泪水,又给我擦后脑勺的汗,把我搂到她的跟前,安慰道。刘老师的怀抱跟母亲的一样,柔柔的,软软的。
⑩50年过去了,我的心里一直活着一位剪着齐耳短发、面庞圆润的中年女人,她就是刘书萍老师,我启蒙路上的第一位老师。
⑩刘老师,愿你在天国所有都好。
10.依据上下文,将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填人文章②⑥两段的横线处,第②段应填(______),第⑥段应填(______)
A.然后搓搓冻得通红的双手B.不一会儿小脸儿就晒得通红
11.阅读文章,概括补充文章所记叙的关于刘老师的主要事情。
雨雪天送“大家”过河→__________→带“我”进城→_______________。
12.赏析文章第⑩段中画线的句子。
“没事,老师再给你买一支。”刘老师用手帕给我擦掉眼角的泪水,又给我擦后脑勺的汗,把我楼到她的跟前,安慰道。
13.文章中的刘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14.文章以“那一支赤豆冰棍”为标题有哪些用途?
【答案】10..A.B
11..到“我”家“代伙”.买冰棍给“我”吃
12.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细腻地刻画出刘老师对“我”的细致人微的关爱,表达出“我”对老师的热爱和怀念。
13.示例:关爱学生,亲切和善,为人热情,待人大方。
14.以具备代表性的典型事物“那一支赤豆冰棍”为标题,既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表达了“我”对刘老师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分析】
10.考试试题剖析:考查依据语境选择填空的能力。要了解上下文的内容,如第②段所填空格的上文有“河水针刺一般冷,用大家村民的话说,会‘咬手’了”一句话,所以自然要填“然后搓搓冻得通红的双手”。依据语境填空题应该注意两点:(1)认真读文,抓思路,理文脉,仔细推敲语句间的呼应与衔接。(2)明确要填充的内容,句式,使语意连贯。解答时第一要弄清叙述的对象。
11.考试试题剖析:情节概括题。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址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哪些事有哪些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组织语言时,最好以“刘老师”为陈述的主体。概述出与“刘老师”与“我”之间发生的两件事件。
12.考试试题剖析:赏析文章画线的句子。“没事,老师再给你买一支。”是语言描写。“用手帕给我擦掉眼角的泪水,又给我擦后脑勺的汗,把我楼到她的跟前”是典型的动作描写。答用途时除去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人物的状况外,还要答出人物的情感或文章的中心。
13.考试试题剖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的题目,人物性格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剖析总结。这样题从送大家过河等情节中概括出其“关爱学生”的性格特点特点。到“我”家“代伙”的情节表明了刘老师的亲切和善和为人热情,待人大方的性格特点。
14.考试试题剖析:考查文章标题的深刻内涵。通读全文,全盘把握文章内容后再考虑作答。标题是“那一支赤豆冰棍”,这是具备代表性的典型事物。既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表达了“我”对刘老师的热爱和怀念之情。通过如此的标题非常不错地表达了文章的中心或写作的目的。
[三]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可以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日:“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可以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日:“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日:“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日:“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或日:“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日:“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不可以决,事又寝④。
【注】①治:修建。②颠踬:被东西绊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停止。
15.讲解下列加点的词。
年且九十且:(______)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_____)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_____)
无地置土置:(_____)
公遂止遂:(_____)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甚矣,汝之不惠!
17.【甲】文写山的险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哪些用途?
18.请依据【甲】【乙】两文的内容,简要概括愚公和鲁公的性格特征。
【答案】15..将近.用箕畚.同“无”,没.安放,放置.于是,就
16.把它扔到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备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渤海边上,隐土北面去。你也太不聪明了!
17.示例:愚公抱负远大,信念坚定,不无艰难;鲁公缺少主见,犹豫不决、畏首畏尾
18.符合题意即可
【分析】
15.考试试题剖析: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知道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依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学会来判断字词义。讲解时应该注意辨析词义和使用方法的变化,依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且”:将近。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遂”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重点。
16.考试试题剖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可以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依据上下文补充,如此才能做到不丢分。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这样题中的“诸”“尾”“惠”等词汇的翻译,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甚矣,汝之不惠”谓语前置句的翻译。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需要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需要大家,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一个字词,只须它有肯定的实在乎义,都需要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根据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假如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方法,使句意尽可能达到完美。
17.考试试题剖析: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第一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这是总结概括的首要条件和基础。主如果从侧面烘托愚公具备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写山的险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是对愚公的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同样对塑造愚公的形象起到非常大有哪些用途。
18.考试试题剖析:对比阅读。简要概括愚公和鲁公的性格特征。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的特征,大家可以剖析具体事件,由于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剖析各种描写,由于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特点。两个人物形象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愚公抱负远大,信念坚定,不无艰难;鲁公缺少主见,犹豫不决、畏首畏尾。鲁公的形象特点同样可以通过情节和描写来剖析概括。想凿出一个池子,可是不知听哪个的,于是一波三折,最后也没建好。
(一)译文: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来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怎么样?”大伙纷纷表示同意。他的老婆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可以削平,能把太行、王屋如何呢?再说,往什么地方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如何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便我去世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男孩;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强,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二)译文:鲁公修建一个园子,想要凿出一个池子。他的爸爸说:“没地方放土。鲁公于是停下来了。有人说:“土可以堆成山。”鲁公觉得(这个建议)很好,想根据他的办法去做。他的老婆说:“你就不怕小女儿跌倒吗?”鲁公又停下来了。(又)有人说:“假如你修条小路通到园子里,设个栅栏围着它,又有哪些好担忧的呢?”鲁公听从了他的话,又想根据这个人的方法做。家又有人阻止他说:“园子修好了,一定要添仆人,(给仆人住的下房)没了,可以考虑啊。”鲁公优柔寡断,(修园这件)事情就停下来了。
3、写作
19.请以“_________的爱”为题,结合我们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需要】
自定立意,将题目补充完整,写出你的历程、感悟、认识。
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不要套作,不能抄袭。
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答案】我知道了妈妈的爱
生活在母亲苦心为我打造的爱心岛上,我却一度觉得自己是个缺少母爱的孩子。目前想来,总在心中涌出一股汗水般的歉意和涩如橄榄的愧疚。“母爱无涯”,以前我太会“惹事生非”,常常让母亲生气,目前我了解了:决订做一个好孩子。我这种信念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那得感谢母亲“赏”我的那曾使痛心不已的巴掌。
就在前个星期的一个晚上,我想出去玩。于是,我对母亲说:“妈,我要去洗头,我已经三天没洗了。”“好,你就到陈杰母亲那里洗吧,洗完就立刻回来。”说着,就把5元钱塞给我。我一溜烟就跑出去了。哈,母亲给我骗了。
为了给母亲交差,我随意找个同学家洗了头,然后拉着他去吃零食。时间非常快,一下子到9点了,该是回家的时候了,我和同学分手后,以最快的速度赶回家。哪个料,母亲已在家门口张望,从母亲的神情中我看到母亲的着急的样子。
“到哪里了?”母亲瞪大了眼问我。
“去洗头了嘛!”我认真地回答。
“洗头,我刚从陈杰家回来,你还想骗我。”母亲更生气了。
“我没骗你。”我想做“垂死挣扎”,硬说我去洗了。
话音刚落,一个响亮的巴掌回荡在我耳边。顿时,我的脸惹火辣的,疼得我腮边的肌肉不停的抽搐。“你必须要给我反醒一下。”母亲甩下一句硬邦邦的话,转身就走了。
事后,母亲主动找我“承认错误”,还一个劲的责怪自己太冲动了。而后,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使我感觉母亲那一巴掌打得那样“合理”,那样“情浓”,那样“亲切”……
我呆住了,呆住了……
“爱有千万种,情仅一份浓。”我知道了母爱。
【分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第一要依据题目的需要补充完整题目,再进行写作。题目“________的回忆”中“回忆”是中心词,限制所记叙的事件是往事,是过去了的事情;横线上需要补充的是“回忆”的修饰语,说明“回忆”的性质,如“温馨的”“浪漫的”“那一段”“三年前的”等均可以。注意选材适合,中心明确,首尾呼应,行文流畅。